本网讯(艺术学院 张紫东)为扎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全面提升心理育人质量,在525心理健康日即将到来之际,艺术学院以艺术创作与心理教育深度融合为特色,精心策划系列活动,构建沉浸式心理成长路径,助力学生在体验中实现自我突破、情绪疏导与能量激活。
撕下标签 重塑多元自我
艺术学院前期收集了“学艺术不务正业”“内向等于不合群”等200余条标签。活动现场以“撕下标签,对刻板印象说‘NO’”为主题,同学们围绕各类议题展开激烈辩论,并通过撕碎标签投入“偏见垃圾桶”环节,完成从被动接受标签到主动重构认知的转变。
心花签语 创作疗愈心灵
依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,“心花签语”将植物美学巧妙转化为心理疗愈工具。活动现场,学生们运用干花、金粉等材料制作书签,在精心设计“主花+配叶”的布局过程中,感受“自我与环境的和谐”;在使用镊子轻压花材时,体会“温柔对待自己”的生活哲学。90%的参与同学专注时长超过25分钟,而作品交换环节更是成为“陌生人的温暖传递”通道。这场充满艺术气息的活动成为“非语言疏导”的创新范本,有效缓解了同学们的焦虑情绪。
记录美好 激活心理能量
“爱自己,从‘心’开始”活动引导同学们用视觉化方式梳理生活中的积极体验。学生们以圆圈形式记录美好瞬间,从内层的“早餐热包子”“室友问候”等日常温暖,到外层的“比赛入围”“技能提升”等成长喜悦,人均记录达12项,最多的同学记录了27项。同学们共同创作“积极事件背景墙”,“发现生活美好”的能力显著提升,积极词汇使用占比增加,心理弹性得到明显增强。
此次“艺术+心理”的创新活动模式,将抽象的心理问题转化为可感知、可参与的具身化体验,构建起“认知-情绪-能量”三阶成长链。后续,活动相关资料还将应用于新生入学教育。未来,艺术学院将持续深化“艺术+”育人矩阵,让艺术之美持续为学生成长注入“心动力”。
(通讯员:邵常恩 审稿:王莹 责任编辑:周晓莉 来稿日期:5月22日)